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
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,毛主席早已不仅是领袖跟导师,他为人民殚精竭虑、奉献了一生,让吃不饱、穿不暖,时常担心战争的水深火热岁月彻底成为过去。

他的经历十分传奇,从湖南韶山的农村,一路披荆斩棘,击退一个又一个强敌;他的学识与爱好更为广泛,经史子集各有心得,书法诗词造诣,也自有一派雄浑大气之风......

因此,人民爱戴的称呼他为“伟人”,绝不是怀有特殊情怀的夸赞,属于实至名归。

后来毛主席将他的生平,如波澜壮阔的画卷般摊开,引来无数后辈瞻仰学习其著作。越深入了解,我们越会觉得毛主席的非凡。

之后我们不禁就好奇,其子孙会有怎样的表现?是继承其志,也有卓尔不群的风采,亦或是泯然于众,将万千荣光止步?

毛主席的唯一曾孙,自出生就备受瞩目,如今也将年满二十,下面就详细揭秘此人的生平及特点——其名叫毛东东,出生于2003年12月26日。

这个孩子非常特别,首先生辰是同月同日,等于说二人虽相差110岁,或许冥冥中便自有某种紧密的联系。

而这就使得毛东东除了跟毛主席的血缘关系以外,又多了一层被大家看重的渊源,所以他的名字就起得格外谨慎。

本身定下的为“冬东”二字,寓意着寒冬中诞生的那抹东方红。

可李讷却觉得“冬”放在名字中太冷了,不如就叫“东东”,将毛泽东的东字也嵌在名中,代表毛主席的志向又将“日出东方”。

李讷向来低调谨言,能如此果断的干预孩子起名之事,其实十分罕见。

可她身份超然,论辈分来说,属于毛东东的姑奶奶;再论情分,又是唯一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小女儿......

在她出生的那一日,毛主席正在开有关前线作战的代表会,一听女儿出生了,立刻赶往医院,看着襁褓中孩子粉雕玉琢的可爱模样,爱惜之情充满眼底。

给女儿起名,毛主席翻遍了典籍,最终引用《论语》里那句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,希望孩子未来能少说多做,当一个实干家。

随着李讷的日渐长大,她成为毛主席繁忙生活里唯一的开心果,不论战况有多么棘手,只要跟女儿玩耍一会,又觉神清气爽。

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,发现聪慧无双的伟人,在跟女儿相处的过程中,表现得就如同寻常人家的慈父一般,为了能让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多享受一会天伦之乐,大家都爱带着李讷去找毛主席。

所以李讷跟毛主席的其他几个儿子不同,她与毛主席拥有更多简单的亲情回忆,因而毛东东跟曾祖父同月同日生辰,则让李讷对这个孩子有一种更特殊的情分。

或许想起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,毛主席对自己从未严厉,用“东东”二字给这个新出生的孩子,也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。

大家理解李讷起名的意义,也都觉得把毛主席名字中的东,传承给同一天生辰的曾孙,着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件事。

祖父毛岸青也很赞同这个名字,他的经历比起异母妹妹李讷来讲,就要挫折坎坷许多,有记忆以来头一次见到父亲,是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......

毛岸青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次子,哥哥是毛岸英,弟弟叫毛岸龙。

当时出生不过满月,毛主席就离家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,待到他三四岁,整日里追问父亲去哪了,为什么不回来,母亲只是说:“你的父亲去干大事了。”

随着毛主席发起一呼百应的秋收起义,母子四人就被蒋介石派人盯了起来。

先抓走了杨开慧跟毛岸英,威逼利诱她公开跟毛主席划清界限,遭到这位坚韧的女人誓死抗争后,就恼羞成怒的将她残忍杀害,并故意放走毛岸英,希望能通过儿子引出毛主席。

年幼的毛岸青见到心心念念的兄长,却得知母亲遇害的噩耗,自此三兄弟就相依为命。

辗转流离在亲戚的家里,一度流落街头,靠干力气活勉强活命,除了恪守底线不偷不抢以外,就跟“三毛”差不多。

好不容易被一对夫妇收养回家,有了一个遮风避雨之地,又因突然多了三口人花销增多,懂事的孩子们就上街卖报纸补贴家用。

外国水手欺负其年龄小,拿假币买报纸,性格倔强的毛岸青在墙上写下“打倒洋人”,被巡捕以忤逆不敬为罪名,当街狠狠的殴打了一顿。

这一场毒打,毛岸青虽侥幸捡回了一条命,但却留下了终生后遗症,身体一辈子都很孱弱,并随着弟弟走失的打击,越发沉默寡言......

好在苦尽甘来,哥俩通过我党内部人搭线,来到苏联读书,头一回跟父亲有了联系。

此时他才知道,自己的父亲原来这般不凡,多年的杳无音信,原来是为了全国人民在奔走,真正的舍小家为大家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,再不复孩童时期的怨怪,下决心要以父亲当标杆,也为人民尽一份力量。

当他跟邵华结婚,不久生下了独子,毛主席特意给孙子起名“新宇”,希望他的这个备受磨难的儿子,可以一家三口过上崭新的幸福生活。

新生命的诞生,总能给家族带来曙光,毛岸青已白发苍苍,他看着自己的孙子,理解了毛主席对自己满含歉疚的关爱。

——毕竟华夏文化讲究父爱深沉如山,毛主席将对儿子的爱,通过关切婚事,为孙子取名来传承下去。

由于毛主席的多名儿子都未长到成年,毛岸龙又走失下落不明,长子毛岸英壮烈捐躯在朝鲜战场上,毛新宇就成为唯一的孙子。

虽打小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,可毛新宇却谨记身为毛主席后代的责任,牢记“低调做人,不经商赚钱,清廉”等家训。

自小母亲就对他严格要求,哪怕放暑假,同学们都在院子里玩,自己也得按学习计划做作业,不写完甚至不允许吃饭。

毛岸青心疼儿子求情,也不给通融半分,最终只能含着泪水写完作业。

但正因一板一眼的督促,毛新宇考入中国人民大学,成为身份耀眼,可行事风格则低调内敛的好儿郎,穿衣十分朴素,一度衣裤都打了补丁,但也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。

甚至因过于“不修边幅”,常常忘记收拾自己宿舍床铺的卫生,引来舍友们此起彼伏的抱怨,但毛新宇为人又亲和有趣,大家对此相当为难,最终只能申请一件单独宿舍,免去对他人的打扰。

心思一方面用在学业上,一方面则专心研究毛主席的著作,读遍了爷爷的所有作品,赞叹真是获益匪浅。

与妻子刘滨的相识则更是十分浪漫,2000年,身边人打算介绍二人认识,大赞刘滨的性格气度皆非常优秀,毛新宇已准备商定时间见面,谁料缘分就这么玄妙,二人在飞机上提前一见钟情了。

刘滨正好是这次航班的空姐,温婉大方的姿态令毛新宇心动,留下联系方式得知对方正是“相亲对象”,水到渠成就相恋结婚,婚后不久生下主席的曾孙毛东东。

作为以毛主席唯一孙子身份长大的毛新宇,他深知成长之路上称赞会源源不断,这反倒更需要加倍警醒与努力,才不会在众人因毛主席的光环赋予的夸奖下,迷晕了双眼,最终走歪了路。

那毛新宇会怎样教导毛东东?这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?

毛东东长到四五岁的年纪,毛新宇就认真考量起孩子的教育问题,此时的他,已经非常认可母亲邵华对自己的严厉,打算将这套方针延续在儿子身上。

遂一狠心,把毛东东送进住宿式幼儿园,周一到周五都住校,只有周末才能回家。

跟许多孩子初上幼儿园的不适应一样,毛东东也因舍不得妈妈哭闹过,尤其还五天都回不了家,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着实残酷。

但毛新宇夫妇忍着心疼,认为这可以帮助他从小就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,硬是把儿子送进了幼儿园。

一段时间之后,毛新宇发现毛东东已经能够接受独自生活,就将其周末两天也安排了起来,选定钢琴和绘画两个兴趣班,陶冶情操的同时,还能培养一下发现美的能力。

其余时间,则教导他背诵毛主席的诗词,学着唱《东方红》等歌曲。

或许同月同日生辰,真自带特殊的缘分,毛东东对曾爷爷的诗词理解的很快,没费多少功夫,就能完整的背好几首诗词,这让众人惊诧不已。

与此同时,毛东东也开始承担身份光环相附加的责任,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,无数四川同胞都因天灾失去了家园。

2009年4月25日,中新社举办“洗殇2008-画册捐献仪式及活动”,为纪念即将到来的汶川地震一周年。毛东东就书写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作为赠言,激励受灾的同龄孩子,虽字迹稚嫩,却满含鼓励之情。

同年的9月9日,正逢毛主席逝世33周年纪念日,毛新宇夫妇带着毛东东及刚满周岁的女儿,前往纪念堂献花。

毛东东全程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,神情十分严肃,应该已经从父母亲人的耳濡目染中,懂得了曾爷爷对国家跟人民的贡献。

而随着毛东东多次出席重大场合,身边人对他的称赞就开始源源不断,对此,毛新宇早有准备,三五不时就叮嘱道:“人们喜欢你是因为太爷爷,不能因此骄傲,更要好好读书,谦逊有礼,才能不负人们的期待。”

不难看出,这是毛新宇根据自身成长经历,所总结出的心得体会,传授给儿子,希望他能在一片夸奖声中保持清醒。而开始读小学的毛东东,也认可了父亲的教育观点。

据老师同学们说,毛东东在学校总是非常低调,对自己的要求反倒更加严格。

就拿做值日这件小事来看,每逢毛东东的值日时间,他放学后会仔仔细细的打扫完整个教室,再三检查确认没有遗漏,才能安心回家。

面对同学有心想要帮助打扫的请求,毛东东从来都是婉拒,整个学生时代,都没有利用身份搞过一次特权。

母亲刘滨也以身作则,从未凭借身份找老师走后门,家长会也如寻常人家一般自己去开,家长会上认真了解这一学期的情况,顶多会跟老师询问毛东东在学校的表现。

看似是稀松平常的小事,可与许多学校的家长,没关系也要攀关系,让老师多照顾自家孩子相比,刘滨已然非常谨慎。

更别提那些父母有点小权力,恨不得事事都让孩子拔尖出头,身份卓然的毛新宇一家人却能低调谦逊,果真拿出如履薄冰的态度,在贯彻毛主席留下的家训。

——而毛东东的成绩更一向优异,个性十分要强,但凡学业上出现什么疏漏,定要钻研透彻才罢休。

大约随着成长,他已经知道自己除了是毛主席曾孙的血脉关系以外,还有同月同日出生的渊源。毛主席对于学问的认真,一生从未有过改变,于诗词历史,皆吃透并有独到的观点。

哪怕抛开毛主席的身份光环单独研究其著作,也有不菲的学术价值,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理解,也总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,可见毛主席做学问是严谨中不乏创新。

毛东东通过日复一日对于学习的精益求精,赢得老师们的赞不绝口。

而毛新宇也逐渐将家训融入毛东东的日常生活,毛主席的艰苦朴素,向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,一向跟大家保持同一伙食,抗战阶段,更跟百姓同吃同住,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,是给全军定下的不可破之规矩。

他曾不止一次的讲过,要使我国繁荣富强下去,主要包括勤俭节约、抵制消耗,要完成勤俭建国的战略方针。

所以衣物用具都秉持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原则,拖鞋哪怕磨得破了边,脚后跟都变形,也舍不得扔。毛东东虽身份万众瞩目,可依然延续曾爷爷的传统,穿着十分朴素,只要舒适就行,从不讲究牌子。

当同学开始追逐时髦,喜爱潮牌及花哨的电子设备,明里暗里攀比款式时,毛东东也不为所动,走在校园里,大家绝对想不到这个浑身上下都平平无奇的少年,竟然会是毛主席的曾孙。

这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讲,其实是颇为不易的一件事,需要极强的意志力,才能抵住诱惑。

毛东东虽对身外之物不感冒,但他也有追逐的目标,书法就是一个,经毛新宇的悉心栽培,毛东东的字跟毛主席几乎一模一样,做到形似神也似,将毛主席书法风格中的雄浑豪迈之风完美的表现了出来。

并且他对近代史也有浓厚的兴趣,尤其读到毛主席的事迹时,时常热泪盈眶,感到胸腔内的热血都被点燃了。

经过研究琢磨,对毛主席数十年为国家的贡献有了深入的理解,体会到国家的意义与几代人舍生忘死,追求的志向到底是什么。

不知不觉,毛东东就长到面临高考的年纪,就跟所有孩子对高考的重视一样,他也全力以赴的准备。

对于毛东东即将高考这件事,身边人抱以很高的期待,毕竟他身份过于特殊,是优秀亦或平凡,高考成绩就是掺不了水分的标尺。

于众人的关注下,备考阶段的毛东东,面对的压力相当的大。

但他用成绩证明了自己,2022年的高考中,毛东东分数为650分,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,跟父亲毛新宇成为校友。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,毛东东也进入人生的新篇章,或许会在学习生涯里,找到未来的方向。

正如毛新宇当年一样,他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,曾对人生方向感到迷茫,母亲邵华为其指点迷津,认为研究毛泽东思想及党的理论,将是非常适合的终身职业。

毛东东自小就在毛新宇的培养中成长,传承了许多习惯和性格特点,就连大学都选择父亲的母校。那未来或许也会以毛泽东思想及党的理论当做终身职业?

若如此选择,则更契合毛主席曾孙的身份,也未辜负同月同日生辰的渊源。那具体毛东东未来会怎样走向,相信许多人都在期待着......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,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
Top